重慶市黔江區馬林村的七月,正是老鄉們辛勤播種逐漸豐收的時節,苗高樹長,倉箱可期,甚是喜悅。而在2017年7月18日的清晨,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團委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六名志愿者,也隨著初生的旭日,開始了今日科技支教的準備。 早上隨當地居民一同吃過早餐后,志愿者們馬上投身于“科技教室”的布置工作之中。志愿者們根據學生的情況,并結合科技實驗課堂靈活性高、互動性強、知識面廣等特點,將其布置成一個開放式的互動課堂,更加方便了志愿者與孩子們的溝通交流。
 在當地村委會幫助召集留守兒童的同時,志愿者們還利用幼兒園教室中的移動小黑板制作了“趣味科技實驗”的宣傳黑板報。“電氣工程”和“趣味科技”等字眼,加上手繪的飛機和天平圖案,黑板報很快引起了附近孩子們的興趣。一名小學一年級的男孩甚至直接跑到了志愿者身邊提問:“老師,你要帶我們做什么實驗啊?我從來沒做過實驗。”面對小男孩好奇的目光,志愿者索性就地坐下,和他肩并肩,開始耐心地介紹本次的科技支教課程。兩人溫馨的互動很快吸引了更多的小朋友參與到討論之中。

 看到孩子們對課程的興趣漸漸增加,志愿者們決定提前為在場圍觀的孩子們上一堂“科技體驗課”。對教案早已爛熟于心的志愿者們無需過多準備,當即選取了互動性高、操作簡單且效果明顯的小實驗——模擬飛行器制作。卡紙剪裁、粘貼、聯系生活實例介紹,志愿者在為孩子們簡要介紹模擬飛行器的同時,迅速做好了實驗模型。造型簡易的小飛行器迅速勾起了孩子們的興趣;而飛行器“一飛沖天”的瞬間,更是引起了孩子們的驚嘆。“好厲害!”——夾雜著鄉音,孩子們紛紛感嘆著涌向志愿者,爭著進行“試飛”。迎著陽光,伴隨著孩子們和志愿者們交錯的笑聲,本次的“科技體驗課”順利結束。

 晚上,正當志愿者們準備關上幼兒園的卷簾門繼續夜間工作時,附近玩耍的幾個小朋友紛紛跑上前來向志愿者詢問明天正式課程的實驗內容。看著孩子們期待的目光,志愿者們想起了昨天探訪老鄉時所見孩子們的艱苦生活狀況,感到欣慰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更加深切的責任感。隨著科技支教活動的正式開始,志愿者們將秉承本次“三下鄉”科技支教活動“精準扶貧·愛心筑夢”的宗旨,用自身的學識和志愿服務熱情,努力發光發熱。
 山間叢木挺拔,而孩子們心田中的科技夢,也含苞待放,等待豐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