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位于重慶市東南部,處武陵山區腹地,素有“渝鄂咽喉”之稱。千百年來,土家人在此逐水而居,聚族成寨,土家文化也因此在這里生根發芽,不斷發展。為探尋土家傳統民風民俗,深入了解土家文化,發掘并幫助傳承其精神,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三下鄉”暑期實踐團隊來到了土家十三寨和濯水古鎮進行調研。 凝固的歷史:民俗博物一覽 7月18日下午,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三下鄉”團隊來到了位于黔江區小南海鎮的一個群山環繞的土家部落,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這里依山而建了13座土家族村寨,得名“土家十三寨”。
 踏入寨子,映于眼前的是一片青山綠水,宛如仙境。寨民舒大哥熱情地招呼“三下鄉”團隊成員,向大家介紹土家族古村落的發展歷史。為幫助大家多元化、多視角地了解黔江土家族的獨特文化,他帶領志愿者們參觀黔江民俗館。據舒大哥介紹,該館是在原武陵山民俗生態博物館基礎上提檔升級而成,整個展廳分為歷史篇、工藝篇、服飾篇、民居篇、堂屋、生活篇、民俗篇、婚嫁篇共8個展廳,各個展廳一一相連形成統一的整體。展廳雖小,卻將土家族這個古老民族的方方面面融入其中。展廳以圖片、文字、實物、交互式媒體等多種形式將土家族特有的哭嫁習俗、西蘭卡普的制作流程、樸實傳統的農耕生活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給大家描繪了一幅黔江民俗生態畫卷。
 參觀過程中,大家感受到了武陵風景之秀麗,領略了土家民俗之魅力??吹降氖窃诓┪镳^的文字、圖片及仿真實物,感動的的是土家人對土家民族千百年來文化傳承的堅守。 從前的娛樂:體驗民間游戲 穿過何家寨,舒大哥帶領志愿者們來到了素有土家競技場之稱的熊家寨。寨子中的空地就是村民們的體育場,這里經常舉行爬桿、斗雞、滾鐵環、傳統板鞋等民俗體育項目。這個充滿活力的民族,居然能將普通的兩根木棍簡單組合成“高蹺”,將兩塊木板華麗變身成“三人板鞋”,將兩根鐵絲繞成“鐵環”等器材,從而展開競技娛樂。在了解了各個競技游戲的規則后,志愿者們和當地居民自發組織了一場板鞋競速比賽,體驗了一次不一樣的土家民俗體育競技。
 一次簡單的體驗,卻將土家人團結協作、同舟共濟的集體精神給志愿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這種精神,將土家文化不斷創新代代相傳。 滄桑的建筑:留住歲月腳步 土家族的民居建筑大多是依山而建,多為土質結構和木質結構,且多數為吊腳樓。重慶市黔江區濯水古鎮很好地保存了一系列土家族民居古建筑,每一棟都歷經滄桑而風采依舊,有著自己特別的故事。 志愿者們沿著古鎮的主街,跟著當地的居民進行參觀?!斑@是光順號,是以主人俞光順的名字命名的。俞光順是一位醫術高明的盲人,但是他心地善良,助人為樂,所以很受當地人尊重,這個院子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币粋€人只有懂得付出,懂得奉獻,才能夠獲得相應的尊重。三下鄉志愿團團長李非凡也與帶路的當地居民聊到:“咱們三下鄉團隊也是秉承著‘互相幫助、助人自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志愿者精神開展系列活動。”
 經過對古鎮的了解,志愿團隊發現保護傳統建筑、深度發掘并傳承其精神非常重要。本次三下鄉活動也是志愿團隊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保護優秀文化,傳承優秀文化做貢獻。 黔江26個民族的歷史積淀,使得這里的民俗豐富多樣又各具特色。無論是集創新與團結于一體的土家族,還是其他的民族,均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風格各異而又互相交融的民俗文化。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去發現、守護和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