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IEEE PES電力系統保護控制技術委員會(中國)電氣設備在線監(jiān)測與故障預警分委會2023年度學術交流會,在山城重慶成功落下帷幕。本次會議由重慶大學輸變電裝備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雜志社共同承辦,四川匯思電氣有限公司、四川蜀瞬電氣有限公司協辦。會議旨在分享電氣設備在線監(jiān)測與故障預警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推動電氣設備在線監(jiān)測、故障預警、電力系統風險識別與安全防控技術水平的發(fā)展,助力我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本次會議,有來自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武漢大學、重慶大學等20余家高校,國網西南分部、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中國電科院、南方電網、南瑞繼保、許繼電氣等20余家電力生產運行與設備制造單位,共計110余人參加。

會議開幕式由大會主席、重慶大學熊小伏教授主持。熊教授介紹了電氣設備在線監(jiān)測與故障預警分委會的組成情況以及本次會議的議程,并對參會領導、專家學者的支持表達了感謝!




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胡建林教授代表學院和輸變電裝備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致歡迎辭。他對參會嘉賓表達了熱烈歡迎,并對大會召開表示祝賀,還簡要介紹了實驗室圍繞新型電力系統需求下對輸變電裝備的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開展有組織科研情況,歡迎各位專家到實驗室指導工作。

國網重慶市電力科學研究院黃林院長在致辭中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會議,大家能夠深入分析我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創(chuàng)新需求,分享電力系統設備在線監(jiān)測、風險識別和預警等方面的前沿技術,增進交流與合作。

會議邀請了12位知名專家作了精彩的大會報告,為與會者帶來了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技術分享,熊小伏教授和王有元教授分別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大會報告。


華北電力大學齊波教授作了《電力設備先進感知與狀態(tài)診斷技術》的大會報告。報告指出了目前變壓器在線監(jiān)測和故障診斷所面臨的挑戰(zhàn),認為開展融合高可靠先進感知技術及智能評估技術研究,革新現有設備狀態(tài)評價和預警體系,形成“在線監(jiān)測—評價預測—運維檢修—故障切除”的先進智能診斷體系是未來的研究方向。

上海交通大學盛戈皞教授作了《GIS狀態(tài)監(jiān)測新技術研究與展望》的大會報告。報告針對現有的GIS狀態(tài)監(jiān)測技術存在問題,介紹了面向局部放電可靠檢測的光電復合傳感技術,GIS局部放電數字仿真模型,以及絕緣缺陷嚴重程度評估方法,還展望了GIS狀態(tài)監(jiān)測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國網西南分部調控中心系統運行處副處長湯凡高工作了《西南電網安全穩(wěn)定風險及防控策略》的大會報告。報告重點介紹了西南電網的運行特點、面臨的主要安全穩(wěn)定風險,以及近年來西南網調在構建電網頻率安全防線、加強負荷中心動態(tài)無功支撐、促進源網協調控制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并結合未來幾年西南電網的布局發(fā)展,闡述了電網安全運行所面臨的挑戰(zhàn)和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副院長杜雄教授作了《電力電子變流器的狀態(tài)監(jiān)測與健康狀態(tài)管理》的大會報告。報告介紹了功率變流器在服役過程中關鍵部件的失效機理、狀態(tài)監(jiān)測方法、壽命評估以及基于熱調控的健康狀態(tài)評估方法,并提出了電力電子變流器在長期服役過程中的可靠性提升方法。

武漢大學智能電網研究院副院長王波教授作了《面向新型電力系統的電力生產安全數字化防控技術》的大會報告。報告強調了電力生產安全水平在經濟主戰(zhàn)場和人民生命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探究了基于聲-光-熱多物理場融合成像、全息影像解譯和深度立體視覺等多種數字化技木的生產安全風險防控方案。

西安交通大學的李博宇博士代表郝治國教授做了《多參量融合的油浸式電力變壓器新型非電量保護》的大會報告。報告論述了大型電力變壓器發(fā)生內部故障時,現有保護配置已不能滿足大型變壓器安全運行要求的問題,據此提出了融合多種參量多維特征形成變壓器內部嚴重缺陷階段可靠識別方法,前移保護防線,提升保護性能。

清華大學施慎行副教授作了《芻議饋線故障處理技術的發(fā)展——從饋線自動化到饋線保護化》的大會報告。報告以我國典型的中壓配電網為對象,梳理了饋線故障處理的影響因素、關鍵環(huán)節(jié)和技術要求,結合已有的饋線故障處理技術,探討了滿足用戶需求和適應新型配電網發(fā)展的技術方案。

重慶大學胡陳果教授作了《高效環(huán)境低頻機械能收集發(fā)電及在狀態(tài)感知中的應用》的大會報告。報告介紹了TENG技術的優(yōu)點,圍繞提升TENG輸出能量問題,提出了TENG提升電荷密度的方法,以及對于滑移式TENG提升平均輸出功率的方法,還展望了TENG在傳感方面的應用前景。

上海電力大學鄧祥力教授作了《基于數宇李生和漏磁傳感的變壓器故障診斷方法》的大會報告。報告提出了監(jiān)測數字孿生虛擬波形與實際電流、漏磁場測量波形差異的早期故障診斷方案,以及該方案在世界首套基于磁場光纖測量的變壓器早期故障物理動模實驗平臺上的實驗結果。

重慶大學郝建教授作了《基于頻域介電響應的高壓海纜絕緣狀態(tài)評估技術》的大會報告。報告分析了海纜XLPE絕緣熱老化對絕緣系統可靠性帶來的危害,構建了高壓海纜頻域介電響應特征參量與其老化狀態(tài)的量化計算模型,提出了基于頻域介電響應測量技術的海纜絕緣老化狀態(tài)評估方法。

四川大學張文海副研究員作了《電力擾動分析在設備故障預警中的應用初探》的大會報告。報告指出了通過利用電力擾動產生的電壓電流波形數據,可以有效地感知設備和系統的狀態(tài),并在此基礎上針對中壓電纜和電力電容器兩類設備在永久性故障前期可能出現的擾動進行了探索性研究。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的鐘加勇正高級工程師作了《電網數宇化轉型背景下的配電網采集感知終端優(yōu)化技術》的大會報告。報告介紹了電網數字化轉型的建設理念、技術路線和電網資源業(yè)務中臺、企業(yè)級實時量測中心、數據中臺等電網數字化基礎平臺建設情況,提出了構建虛擬終端來實現配電網精準感知的技術方案。

最后,大會主席熊小伏教授就此次會議發(fā)表了總結講話,指出邀請的專家報告具有代表性、前瞻性和實用性,同時肯定了青年專家學者在本領域所做出的貢獻,表達了對各位嘉賓和報告專家的真摯感謝。

此次會議的成功舉辦,為電氣設備在線監(jiān)測與故障預警領域搭建了一個更好的產學研用交流的平臺,獲得了參會代表的廣泛認可。與會專家圍繞理論與實踐,技術研發(fā)與工程應用,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交流,利用報到注冊、茶歇和自助午餐時間,參會嘉賓互動頻繁,展現了濃厚的專業(yè)的交流氛圍。代表們表示,通過聽取報告和交流討論,大家收獲滿滿,期待著下次的學術交流會。
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20余名研究生志愿者,為大會召開提供了服務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