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 言
一個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以下簡稱UWM)簽訂合作協議,每年選拔少量優秀本科生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于第八學期前往UWM完成本科畢業設計,我們是該項目的第二屆學生。
如果說重慶是一個激情狂熱的熱血漢子,那么密爾沃基則是一位恬淡溫婉的冰雪美人。密爾沃基(Milwaukee)是威斯康星州最大城市和湖港。位于密歇根湖西岸,氣溫最低可達零下20多度,每年的夏天也只能算作曇花一現。威斯康星州工商業大城。原居民印第安人稱“密爾洛—沃基”,意為“美麗的土地”。同時,它也是威斯康星州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全市經濟產值占整個威州的45%以上。其中,密爾沃基的工業尤為發達,是通用電氣醫療(GE Health Care)、史密斯熱水器(Smith)、江森自控(Johnson Automation)、米勒啤酒(Miller Beer)、藍帶啤酒等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這也為UWM的工程類學生提供了天然的良好學習條件。

Fig. 1 湖邊掠影
UWM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體系中兩所可授予博士學位的綜合研究型大學之一、美國八十所具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學之一。其緊鄰密歇根湖畔,位于密爾沃基市中心,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本科在美國的公立大學中排名前100,研究生和學術水平排名位于全美76名(含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我們所交流的院系是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其充分利用了當地工業企業發達的特點,大力開展產學研貫通發展,積極和當地知名企業合作,共同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Fig. 2 校園一瞥
二、 學 習
我們在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共修讀了兩門課程,分別是Intermediate Control Systems和 Product Realization.
在Intermediate Control Systems課程中,我們較為系統地學習了控制領域的各類調節方法,涵蓋經典控制、現代控制、離散控制以及一些優化控制思想。我在每周實驗作業中得到充足鍛煉,最終能夠獨立編寫代碼制作針對不同具體問題的控制器,對于以后研究領域中所涉及的控制設計與優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對于Product Realization課程,應該用非常滿意來形容。此門課程對應于國內的本科畢業設計,但有所不同的是,來自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和藝術設計等專業的學生以每4-6人一組混合分組合作完成由當地不同企業贊助的課題,實現一個創意科技產品從市場需求調查、設計構思、仿真論證、實物制作到最后宣傳營銷的完整開發過程。


Fig. 3 部分小組展示
在完成產品的過程中,我們經歷了學科交叉的思維碰撞和體驗了理論轉化實踐的過程。對于工程類學生而言,此課程對于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效果顯著。我們根據贊助商的需求提出了不同的設計概念,然后再從成本、易用性等方面通過多種比較篩選方法,選出了最合適設計原型。緊接著,我們在完成模型測試后便開始了量產工業產品設計,力求在成本控制和實現效果兩方面達到最佳平衡,最終各個小組都圓滿完各自項目,獲得贊助商的良好反響。



Fig. 4 部分設計手稿與開發模型
三、 生 活
剛來美國的我們就是拘禁不自在的外鄉人,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不會在超市自助購物,看不懂餐廳的菜單,不懂怎么給小費,不知道怎么和美國人寒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逐漸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主動去做出改變,適應美國的生活。慢慢地,我們參加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party, 體驗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感受到了美國人的熱情好客,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溫暖。接下我們就從三個方面來簡要談談在美利堅的多彩生活。
住 宿
我們由于項目原因被分配到了訪問學者和研究生才可以申請的公寓,整棟樓安裝了中央空調,二樓還有免費的自習間和健身房以及收費的洗衣機,宿舍分為三人間和雙人間,每個宿舍都包含浴室,廚房(連著客廳)和各自的臥室,還可以選擇Upgrade來為宿舍增加洗衣烘干一體機。唯一缺點就是由于宿舍封閉,廚房沒有抽油煙機,也就是無法烹飪大多數炒菜了,否則煙霧報警器就會立即啟動。總的來說,宿舍環境還是非常不錯的。

Fig. 5 廚房聚餐
出 行
美國大多數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還是比較發達的,在密爾沃基就是有各種便捷的公交線路。初到密爾沃基時是冬天,密爾沃基又是出名的冷,常年在南方生活的我們當時特別不適應,出門捂得嚴嚴實實。和中國不一樣,美國的生活物資集中在大型超市例如Walmart,店也不算太多,所以美國人一般每次去超市都是采購一大堆物品,基本滿足家庭一周的消耗。但由于美國汽車價格和汽油價格非常便宜(我們曾做過計算,美國汽油每加侖單價比礦泉水還要便宜),汽車非常普及,對于每個家庭來說也非常方便。然而對于只有乘坐公交車的我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到現在,每次“扛”著超重的食材和生活用品頂著寒風回宿舍的場景依舊歷歷在目。

Fig. 6 在沃爾瑪采購完后等公交車
飲 食
美國不同于中國,餐館其實分布沒有那么均勻,并且營業時間也一般不長,只有PIZZA店或者McDonald這種會營運到深夜。同時吃慣了中國菜的我們一開始并不習慣美式的“暴力”飲食,一般外出飲食價格也不便宜,還要考慮小費和看懂各種奇葩菜單,堅持了一兩周后我們基本都開始了自己學做飯的艱苦歷程(我們在也美國度過了一個特別的春節,每人都分享了各自的拿手好菜)。但這里也要提一下美國的原始食材價格確實是不貴,并且質量相當的好。中國超市也能買到大部分所需的調料,所以到了最后大家也都變成了大廚。

Fig. 7 春節聚餐

Fig. 8 生日聚餐
社 交
當我們慢慢適應了美國的生活節奏之后,開始思考:當新鮮的“適應期”過了之后,我們是否會感到“無聊”?掐指一算,留在美國的時間也不足四個月了,我們所了解的也只是這個國家的皮毛,還沒有深入地了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這些我們眼中藍眼睛黃頭發的“外國人”。
友誼這個東西,不管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是互通的。大部分美國人所謂的朋友,不是像我們中國人的朋友一樣,晚上可以隨時喊出來吃燒烤喝啤酒侃大山,美國人的友誼是“廣而泛”的。一個美國人他有越多的朋友,就證明他的社交能力越強,而美國人喜歡和社交能力強的人做朋友。結識新朋友的途徑有很多,例如參加各種活動和party。只有愿意主動去接觸新的關系和環境才能真正地融入到異國文化中去。

Fig. 9 Party

Fig. 10 Color Run
四、 總 結
總而言之,我們對于這短短半年的交流學習所帶來的全新體驗是非常欣喜的。盡管我們在完成兩門課程中遇到過不少困難,但也體驗到了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后的喜悅并最終以優異成績完成了我們的交換學習生涯。同時,我們也結識和交往了一些美國朋友以及在美工作和留學的中國學者,學術交流的同時也是文化交流的過程。
同時,我們要感謝國家留學基金委開展優秀本科生交流項目,為我們本科生提供了資金支持。同時感謝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領導和老師們對本科生教育的支持,并且感謝為前期準備工作付出辛勤勞動的老師,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應用科學與工程系的David C.Yu教授和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陳民鈾教授等老師。在留學基金委和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雙方推動下,我們才有機會出國進修和提高,在未來,我們將以更飽滿的學習熱情和更優異的研究成果來回報大家。
編 輯:許 桐
文字資料:楊夢帆 許 桐 周 宇
圖片資料:徐 寧 周興達 楊夢帆 許 桐 周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