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6日下午,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9名志愿者,在電氣青協指導中心四名干事李軻、李依笑、郭殊航和鄭欽仁的帶領下分別前往璧山保家小學和大路小學開展科技支教活動。此次是本學期的第三節科技支教課程,志愿者們特地為孩子們準備了“水往高處爬”、“神奇巫師的特飲”、“熄滅的蠟燭”“會吸氣球的杯子”等趣味小實驗,并用PPT進行了豐富細致的講解。孩子們在動手的歡樂中,學習到了毛細作用、二氧化碳的阻燃作用、熱脹冷縮等知識。

在保家小學,志愿者首先復習了上周所學習的內容,孩子們積極踴躍地舉手回答問題。他們能正確的講出原理,并舉出生活中的例子,這讓志愿者們非常欣慰。在復習完知識點后,志愿者便開始了本次實驗的講解。首先出現在屏幕上的是幾張生活中毛細現象的實例的圖片,孩子們目不轉睛的盯著屏幕,聽著志愿者的講解。接下來是實驗環節,志愿者首先提出問題,讓孩子們思考如何才能利用兩個玻璃片讓水“往高處爬”。孩子們紛紛舉手上臺闡述自己的觀點并進行實驗。雖然孩子們沒有成功,但志愿者贊許了他們的熱情與積極,并為孩子們做出了正確的演示。孩子們看過志愿者的操作后,再次舉手上臺實驗,最終也成功的讓“水往高處爬”了!在實驗的幫助下,志愿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述了毛細現象的原理,并且回顧了生活中的實例,加深了孩子們的印象。
隨后,志愿者為孩子們做了“會吸氣球的杯子”的實驗。他首先提出問題:“你會用一個小杯子輕輕倒扣在氣球球面上,然后把氣球吸起來嗎?” 孩子們紛紛感到好奇。志愿者將吹好的氣球綁好,然后將熱水倒入杯中,熱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來,并立即將杯口緊密地倒扣在氣球上,最終在孩子們的驚嘆聲中輕輕把杯子連同氣球一塊提起。志愿者講述了原理:用熱水處理過的杯子,因為杯子內的空氣漸漸冷卻,壓力變小,因此可以把氣球吸起來。接下來進行的實驗是“燭火熄滅了”,志愿者將點燃的蠟燭在碗的中央滴上幾滴蠟油,將蠟燭固定在碗中,并將蘇打粉放在蠟燭的四周,倒一些食用醋于碗中,最終蠟燭熄滅了。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紛紛舉手做起了實驗,最終他們學習到食用醋加上小蘇打時,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并且二氧化碳具有阻燃作用的原理。另一個實驗是“神奇巫師的特飲”,志愿者運用了有色墨水,與上一個實驗相結合,在飛舞的有色氣泡的伴隨下為孩子們多角度的解釋了食用醋加上小蘇打時,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原理。

同時,在大路小學,模型組裝學習活動正在熱火朝天地開展著。去往大路小學的六名志愿者分為三隊,分別負責三個班的賽車、輪船、和飛機的模型零件講解,組織孩子們了解模型比賽的規則制度。志愿者的介紹條理清晰并且生動有趣,孩子們都全神貫注地聽著,不想錯過任何一個細節。在簡單介紹完之后,志愿者開始展示自己的組裝成果,孩子們的熱情變得更加高漲,歡呼連連,并積極舉手向志愿者提出自己關于模型制作的問題,直至下課鈴響,孩子們還意猶未盡。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下課后,在孩子們不舍得目光中,志愿者們離開了教室,本期的科技課堂便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