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1日,重慶大學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系教工支部在高壓樓308黨員活動室開展“雪峰山精神”系列主題黨課,由支部黨員蔣興良同志向年輕教師講解覆冰團隊在雪峰山試驗基地建設中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艱難險阻的故事。
蔣興良教授首先回顧了建設野外試驗基地的初衷:考慮到人工氣候室與電網(wǎng)真實的運行環(huán)境有區(qū)別,要得到真實可靠的實驗數(shù)據(jù),就要把試驗基地見到野外,這樣才能得到第一手可靠資料。2008年,為了選址建試驗基地,跑了貴州、湖南、四川、寧夏等10多個省市、區(qū),最終選擇了湖南省懷化市的雪峰山。因為這里氣候條件獨特、天氣惡劣,每年冬季有雨凇、雪凇等現(xiàn)象,是電網(wǎng)自然覆冰試驗研究的理想場所。
蔣老師說,萬事開頭難,雪峰山自然(覆冰)試驗基地建設起步很艱難,2008年以前,雪峰山頭還是一副荒郊野嶺的景象,上面全是茅草。在沒有專用經(jīng)費的情況下,要建立一個野外試驗基地實在太難了。7月,試驗基地開始動工,他們團隊既是設計者、研究者,也是現(xiàn)場的“民工”。他們開方挖石,四處尋找相關單位的支持。三個月后,試驗基地的架構(gòu)才基本完成。
蔣老師回憶,雪峰山試驗基地建設的頭一年,他帶領10多名研究生在這里搭建了一個54平米的活動板房,老師、學生和工人擠住在一起。最初,在山上生活沒有電,也沒有水,也沒有蔬菜,大家就啃方便面、吃榨菜,喝的水也是從半山腰擔上來的。尤其是到了夜里就難以入睡,風吹活動板房的響聲,工人的鼾聲,天花板由于潮氣凝結(jié)的水珠滴落的滴答聲,再加上幾層厚厚棉被壓在身上,實在難以喘氣……(待續(xù))。
雪峰山覆冰試驗基地的感人故事很多,我們支部的年輕黨員老師都期待著蔣老師下次接著講述,講述他們那種一心一意做好研究的態(tài)度,那種不畏艱辛,敢于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