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是調查研究的典范,他們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的精神以及方法值得廣大領導干部學習和借鑒。
毛澤東一生對調查研究極其重視,認為“調查研究極為重要”,并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影響深遠的著名論斷,如:“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凡是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沒有調查研究,是不能產生正確的具體政策的”等等。可以說,我們黨的調查研究傳統和作風,是在毛澤東的倡導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僅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就先后進行了寧岡、尋烏、興國等8次較大的調查研究。其中寧岡調研是毛澤東上井岡山之后,首次進行的深入調查,對于中國革命的成敗至關重要。通過密集調研,毛澤東撰寫了《寧岡調查》《永新調查》《尋烏調查》《興國調查》等光輝著作。
周恩來曾對怎樣開展調查研究做過闡述。他說下去調查,必須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和比較。事物總存在內在的矛盾,要分別主次;總有幾個側面,要進行解剖。各人所處的環境總有局限性,要從多方面觀察問題;一個人的認識總是有限的,要多聽不同的意見,這樣才利于綜合。事物總是發展的,有進步和落后,有一般和特殊,有真和假,要進行比較,才能看透。
1961年新中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到革命老區河北武安伯延公社考察調研,了解真實情況,解決實際問題。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講述了這個感人故事,該片以真摯的情感和生活細節,集中展示了周恩來堅持真理、務實清廉、實事求是、與百姓同甘共苦的寶貴精神。
劉少奇非常重視調查研究,屢次強調“調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新中國成立后,他幾乎每年都安排調研活動,有些年份多達幾次。每次調研時間不等,短則幾天,長達數月。通過一次次的實地調研,劉少奇為全黨正確認識形勢,制定一系列重要決策作出了突出貢獻。
朱德在調查研究方面是一位楷模。他深入基層,傾聽群眾的意見,了解實際情況,向中央寫了大量的調查報告。他在報告中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比如要注意發展手工業和農業多種經營,國防工業要走“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發展道路等,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鄧小平非常重視調查研究,他的許多影響深遠的重大決策都來源于調查研究。他曾說,要把調查研究作為永遠的、根本的工作方法;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領導者必須多干實事。那種只靠發指示、說空話過日子的壞作風,一定要轉變過來。
陳云是全黨公認的善于調查研究的楷模。他提出了著名的十五字訣“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復”,認為“所有正確的政策,都是根據對實際情況的科學分析而來的”,主張“領導機關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最后討論作決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
習仲勛一生最為鮮明的特點,就是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休戚與共,調查研究,實事求是。他曾經講,共產黨和人民政權,是替老百姓服務的,就要一心一意老老實實把屁股放老百姓這一方面,坐的端端的。要做好調查研究就必須走出“衙門”,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通過人民群眾找到最恰當、最真實、最正確的辦法。